其中,能源合作與綠色發展是與會共識之一。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致力于發展綠色絲綢之路,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合作,促進共同發展。而中國光伏行業作為全球領先的中國制造業,也成為了“一帶一路”上類似高鐵、核電等優勢產業走出去的一部分,在沿線國家及區域的可再生能源應用上也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中國機電商會光伏分會理事長靳保芳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擴大了光伏應用市場,打破了光伏一直依賴歐、美、日等市場格局,為中國光伏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布局、實現國際化發展帶了諸多機會。國內光伏企業的全球化布局也借力“一帶一路”政策,在沿線國家建設光伏產業園,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高效產品、先進技術在當地生根發芽,幫助當地逐步實施光伏產業政策、標準和能力的完善和建設。
作為國內主做分布式光伏電站、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分布式投資商——聯盛新能源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動作頻頻。
2016年底,聯盛新能源在荷蘭鹿特丹成立全資子公司,開始運籌100兆瓦以上的光伏電站項目,總投資額超過一億歐元。而荷蘭針對新能源發展有著良好的政策環境:2017年荷蘭可再生能源支持計劃SDE+預算達60億歐元,面向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水能和生物質能項目。聯盛新能源副總裁許涵鋒也表示,新能源在荷蘭發展前景巨大。
就在荷蘭子公司成立后不久,聯盛新能源又挺入了印度市場。這個位于印度特倫甘納邦的18MW光伏電站,還獲得了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署貸款。今年4月底已完成并網,并和印度最大電力公司之一-——-特倫甘納邦北部電力公司簽署了一份長達25年的購電協議。
除了聯盛新能源,國內的光伏企業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布局。之所以吸引國內光伏企業的積極布局,業內人士認為,是“一帶一路”政策把沿線這些國家新能源需求給打開了,也給串聯起來了。
不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也面臨諸多挑戰。協鑫新能源戰略投資部常務副總經理李安東表示,沿線很多國家產業配套不完善、很多國家經濟發展也不穩定,這都是給我們帶來的挑戰,所以選擇的時候要謹慎,宏觀是利好,但是在微觀投資上還需要謹慎,沿線部分國家投資風險還是比較大。
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機遇與挑戰并存,沿線每個國家經濟發展環境不同,政治情況也不同,對投資的需求也不同,在走出去投資時,企業需要符合自己的需求,進行嚴格的甄別。
“大部分國內銀行體系把光伏貸款劃分到區域受限制,受歐美‘ 雙反’、補貼持續下降等因素影響,對光伏未來發展信心不足,對光伏海外項目心存疑慮。”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表示,應加大信貸對光伏產業海外投資的支持力度,必要時由財政提供擔保,建立國家級走出去投融資綜合服務平臺化解融資難題,光伏企業應該抱團出海,鼓勵光伏上下游企業聯合走出去,這樣抗風險能力也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