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網訊 國慶節剛過,從北京化工大學傳來消息,由該校與安徽省池州市英派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超海奇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擔的國家“863”計劃課題——高透明紫外阻隔納米復合高分子貼膜材料及其工業化制備技術,日前通過了驗收。目前,高透明納米復合貼膜產品進入試銷階段,測試結果顯示,該產品在玻璃門窗應用后,房屋在夏季可節約空調用電30%以上。據推算,建筑能耗可降低10%以上。
據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陳建峰介紹,與現有貼膜制備技術相比,該納米復合貼膜制備技術具有生產成本低、可大規模化的優勢,且使用方法簡便,適用于我國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氣候條件下現有430億平方米建筑的節能改造,以及新建建筑、交通工具等領域的節能。
陳建峰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國,建筑物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近40%,且能耗量以年均5%以上的速度增長。據測算,目前我國每平方米建筑采暖能耗約為發達國家的3倍,空調高峰負荷則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滿負荷供電量。在我國的建筑能耗中,通過玻璃門窗造成的能耗占整個建筑物散熱量的56%,因此,建筑玻璃節能已成為實現建筑節能的關鍵。
為此,項目組開發了高度分散的高透明納米顆粒液相分散體制備技術、分步相轉移法制備透明高分子納米復合涂料技術和輥涂法制備納米復合涂層技術,并攻克了規模化制備系列關鍵技術。采用項目組成果,北京中超海奇科技有限公司和池州市英派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建立了100噸/年無機納米功能顆粒液相分散體生產線和500萬平方米/年的納米復合高分子貼膜示范生產線,實現了穩定批量生產。
北京化工大學副教授曾曉飛告訴記者,由于項目組解決了無機納米顆粒在高分子膜基體中納米級分散的難題,納米顆粒在分散液體中達到了透明單分散,固含量達50%以上,穩定分散性保持一年以上,實現了真正的納米級分散,因此所生產的納米復合貼膜產品保持了高透明性,可見光透過率大于80%,可節約照明用電。其紫外線和紅外線阻隔率分別大于99%和90%,且具有低導熱性能,可減少因熱輻射和熱傳導而導致的能耗,還可保護人體和家具。因產品質量和節能效果得到了建筑界認可,項目組已經簽訂2000萬元的供貨合同。
目前,該項目共申請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7項,其中授權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