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后運營3.0時代,商業業態之間的邊界將模糊化,越來越多的混合業態將會出現;為了迎合現有以及未來的消費需求,公共空間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空間的功能性與使用效率會越來越被重視。隨著商業存量的增長,商業的更新不僅是一個銜接的榫口,更是一個蘊含著巨大效益的產業礦藏。
針對 “城市更‘新’,引領城市‘新’活力”,第四屆亞太商業地產建筑-設計-效能高峰論壇(Green-CREP4)著力于從商業項目前期的結構重塑、建筑更新與空間改造三方面切入,于2015年11月19日在上海綠地萬豪酒店成功舉辦,從運營前置的角度,為商業后運營鋪設堅實的根基。
Green-CREP4論壇云集了150多位來自一線商地開發商集團副總裁、設計管理部和工程管理部決策層(占47%);知名建筑設計機構首席設計師和主創(占41%);以及先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占8%),共同融入這場群英智享盛宴。
其中開發商代表招商地產,杭州新天地,上海URBN雅悅酒店,泛海控股,北京兆泰集團股,保利商業地產,東原地產,建業集團,弘陽集團,泰禾集團,蘇州乾寧置業,萊蒙房地產,金地(集團),華融置業,奧園地產,世紀金源,中南商業,金鷹國際,陽光新業等;設計機構代表來自The Oval Partnership,Benoy,Jerde,HPP,RTKL,Purcell,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三磊建筑設計,賽揚建筑工程技術,漢森伯盛,大觀國際設計,信誠百年, 墨砌建筑設計,山鼎設計,美國CDI創意國際設計,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解決方案提供商代表來自奧英特AET,博銳尚格,可耐福等;媒體代表中指院,搜狐焦點,網易房產,鳳凰房產,ID-China,建筑創作等。
臺灣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的執行長丁致成先生,中國城市規劃我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鄭德高先生,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周罡先生,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紅先生,以及原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歷史風貌保護處處長王林女士,圍繞“留住城市的根與魂”,提出第一要有功能或者有產業,第二要有資金,第三要有共識,第四要有政策,第五要有情懷,搞保護工作沒有情懷不行,第六個還要有可以流傳未來的故事。
三磊建筑設計的執行董事、設計總監吳文一向大家介紹了中關村創業大街如何從過去海邊圖書城變成一個創業平臺,為這個街道注入了新的靈魂,抹去老的概念界定,把一站式的功能搬到這條街,在新常態下,為創業者提供更加舒適,靈活的平臺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章明 (城市溫度計Power Station的主創設計) 提出需要關注城市歷史環境的再生,以及建筑的再生,從靜態保護到動態保護的改變,就是把歷史建筑加以改造、修繕,重新賦予新的功能和新的文化特質,加以重新的利用。創造豐富而簡約的空間,成為日常文化事件發生的舞臺。
針對“當舊商業遇上新創意”這個有意思的話題,杭州新天地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徐天明先生,上海URBN雅悅酒店總經理Clarie Hara女士,Kokai Studios創建人及首席建筑師Andrea Destefanis先生, Purcell合伙人Brian Anderson先生,以及信誠百年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趙強先生認為當舊的商業遇到新建筑,舊建筑開發商一定要給項目賦予新的生命、新的價值、新的業態,適應社會的需要,讓舊建筑煥發出新的形象。其中也包含了幾個重要的關鍵詞:多種文化的融合,環保,零排放等。
下午,MVRDV亞洲區總監Marta Pozo,帶著所有嘉賓走進了絢爛繽紛世界——Markthal Rotterdam 拱廊市場,這是鹿特丹市中心非常有規模的舊城改造項目,而且在城中心,所以要很好理解社會的環境,人文的環境,才能很好融入到市場當中。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促進此項目的市場成功,包括人文精神和規模。
緊接著Kokai Studios創建人及首席建筑師Andrea Destefanis先生向我們介紹了他創作的K11項目。 “藝術·人文·自然”是K11項目的三大支柱,K11不僅是商場,也是一個藝術核心地。游覽K11的過程猶如一場旅程,各年齡段的人在這里各得其所,它的本質不再強調購物中心,而是公共空間,人們可以從各種方面綜合體驗到K11的理念。
上海賽揚建筑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靖女士也分享了其參與的大型改造項目的經驗,提出一個好的建筑需要很有活力的心臟來幫助他發光添彩,而機電正是建筑的那顆不可缺少心臟。
貝諾上海總經理龐欽先生分享了改造Bullring購物中心的經歷。Bullring購物中心位于伯明瀚最核心,且自帶高差的一條街道上,貝諾不僅設計了總體區域的商業建筑,還為老街區交通做了綜合改造設計。把整個商業街進行整體的銜接,這就是整體設計的思路。
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商業地產設計事業部總監吳華波先生通過多個案例項目,解答如何把人誘過來,留下來,逛起來。他提出了四個基本要素,第一點以價值為本,第二以城市為本,第三以用戶的視角設計每一處的細節,第四以發展為本,前瞻性的規劃未來發展,創造性的使用科技手段。
歐華爾顧問公司董事和創始人羅健中先生帶來了快耍慢活之“成都遠洋太古里”的分享,針對現下人的“快”和“慢”矛盾需求結合現代和古典元素設計了成都遠洋太古里項目,提出人們追求的體驗一定要是自然,真實的。
圣塔莫尼卡廣場,這個知名的改造案例,由捷得的資深副總裁、合約管理總監Paul Senzaki帶來,他提出在改造中如何通過詳細介紹項目現狀,預期效果等途徑來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
來自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的Mark Randel結合他們還在進行中的洛克外灘源案例和大家分享了如何改造翻新,適合全新商業功能,但是又可以保留老建筑風格的建筑,從而傳承一個城市的文化和歷史,尊重城市的靈魂和文化傳承。
最后,來自RTKL的副總裁郎文阮先生做為主持嘉賓,大觀國際的吳云女士,HPP的上海董事Jens Kump,捷得的Paul Senzaki就如何來增強客戶的體驗,怎么樣把一個單純的消費的動作衍變成體驗之旅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Jens用他們的車庫案例佐證了如何在一個偏遠的地方設計創造目的地,把不算地方的地方變成有趣的地方,利用現存已有的價值,或者新價值增加手段來變得有意思。
領沃中國(Linver Insights)將繼續為商業地產行業搭建具備商業DNA的交流平臺。
盡請期待2016年11月舉辦的Green-CREP第五屆亞太商業地產建筑-設計-效能高峰論壇。
會議官網:http://www.linver-insights.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linvercrec
微信ID:領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