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7日下午,市政府召開上海市2016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暨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會議,總結本市“十二五”、部署2016年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副市長周波、蔣卓慶出席會議并做工作部署。市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陳鳴波、總工程師原清海出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分會場會議。
會議指出,通過各方面努力,“十二五”本市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目標完成方面,“十二五”期間,全市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5.45%,超過國家下達目標7.45個百分點;全市COD、NH3-N、SO2、NOx排放量較2010年分別削減25.15%、18.40%、33.03%和32.10%,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給上海的10.0%、12.9%、13.7%和17.5%減排目標;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項目4208項、累計減少能耗435萬噸標煤,騰地近8.8萬畝。工作推進方面,節能減排工作不斷深化,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7.8%;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完成燃煤(重油)鍋爐、窯爐清潔能源替代(關停)6000余臺,能源消費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連年負增長;大力推進工業節能技改工程(重大項目500多項)、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推廣工程(綠色建筑面積4300多萬㎡,裝配式建筑1000多萬㎡)、新能源汽車推廣工程(新能源汽車5.5萬輛)等重點工程;污染減排縱向深化,燃煤電廠綜合脫硫和脫硝效率穩定由2010年的80%和30%提高到2015年的93%和70%以上,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約40萬輛;清潔空氣、清潔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碳排放交易平穩運行,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深入推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節能低碳發展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會議強調,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把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綠色發展的要求,更加主動、更加自覺落到實處。切實增強做好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緊迫感與責任感,毫不放松抓好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各項措施的落實。要堅決守住資源環境底線,發展綠色經濟,找準切入點、精準發力、主動作為。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環境質量問題。
會議明確,2016年全市節能減排降碳的主要目標是:全市能源消費增量控制在300萬噸標準煤以內,力爭控制在280萬噸標準煤;二氧化碳排放增量控制在645萬噸以內,力爭控制在600萬噸;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800萬噸左右,單位生產總值(GDP)綜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3.5%、3.6%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5% 、5% 、2% 、2%,細顆粒物(PM2.5)濃度比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主要目標是:推進桃浦三期等重點區域調整,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淘汰項目1000項。完成2015年啟動的浦東合慶、青浦青東等11個市級重點區域治理,同時啟動浦東老港、寶山大場等17個市級重點區域治理。
會議強調,2016年節能減排降碳和產業結構調整工作要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銳意改革創新,切實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努力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一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的總體部署,精心謀劃和細化資源環境領域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舉措、重大政策,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好落實上。二是深入推進節能降碳,深化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完善重點用能單位管理、能評管理、碳排放權交易等相關的管理制度,進一步把節能減排降碳的各項指標壓力傳導落實到用能和排放主體,實現能源結構持續優化、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污染總量持續下降。三是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既要持之以恒調整“三高一低”企業,也要聚焦先進制造業以及高附加值、高技術水平、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產業,努力培育“十三五”經濟增長新亮點。四是齊心協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下大力氣治理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五是不斷完善節能減排體制機制,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進節能減排科技進步;建立法律和標準的倒逼機制,嚴格執法;推進市場化機制,營造有利于節能環保第三方服務的良好市場環境。
會議要求,市區兩級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要全面落實責任,進一步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把節能減排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逐級分解。要切實履行職責,密切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強化執法監督,依法嚴格處罰和懲戒,將違法信息納入企業征信系統。要進一步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宣傳,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