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不管是落戶到烏魯木齊的高新區還是經開區,期待都能打出牌子。”新疆科技廳副廳長高旺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沒有具體的完成時間表。“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建設涵蓋了方方面面的東西,特別是當前正在進行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能夠激發我們國家通過科技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高旺盛坦言。
事實上,早在2012年7月,中國科技部和自治區政府舉行了第四次部區工作會商,決定加快推進“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建設。其旨在聚集國內外科技資源,建立面向中亞區域的科研數據庫、資源庫、環境監測及地震預測等網絡,形成集科技信息交流、戰略研究、學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中心。
在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巡視員葉冬柏看來,科技合作起著引領經濟合作與貿易合作的重要作用。“科技部將支持在沿線各國,特別是中亞區域建設‘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有效整合中國和中亞國家的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開發區的科技資源,推動各方優勢資源納入‘中國—中亞科技合作中心’的框架內,開展高水平的科技合作、產業升級、培訓交流,以科技創新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葉冬柏表示。
近年來,中國把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調整和優化中國能源結構、實現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新能源、智能電網作為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科技部多方面的積極引導及大力支持。特別是在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入融合、節能減排、“一特四大”等能源傳輸模式創新等領域,做了大量務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以為世界各國能源事業發展提供借鑒意義的創新成果。
哈薩克斯坦東哈州州長丹尼爾·艾哈邁托夫直言,中國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已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火車頭。他坦言,“中哈兩國科研組織和企業在節能、納米和生物技術、新材料和IT技術、通訊和運輸、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領域展開的積極合作,給了我們‘光明大道’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接軌的可能。毫無疑問我們具備擴展合作范圍的所有必要條件,愿我們高效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成功、順利實現既定目標。”
“未來我們的關注點將不斷拓寬,由原來的能源領域,擴大到能源、農業、文化等行業。”高旺盛透露。對于為什么本屆科技合作論壇選擇在特變電工總部研發基地舉行,高旺盛認為,或許是因為特變電工是我國能源裝備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希望與會的各國代表能夠通過論壇交流和參觀,在特變電工了解到世界電力領域的最新技術。“企業來主辦,才能體現企業才是市場的主角。”高旺盛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