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行動派
一枚小小的“紐扣”何以價值4000元?一臺“其貌不揚”的水泵靠什么裝進了運載火箭?
在資源依賴型城市博山區調研一圈之后,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郭松海試圖搞清楚,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1734年建縣的山區縣博山如何能夠通過科技創新和升級改造,把傳統產業打造出新興的經濟轉型亮點,乃至誕生了數十項“中國第一”?
“硬約束”下的突圍:創新引擎發力“一枝獨秀”
脫胎于淄博博海傳感技術研究所的博山新穎傳感器廠帶著深深的科研烙印,身穿白大褂的車間工人借助高倍顯微鏡小心翼翼地組裝著傳感器,“別小看這枚像紐扣大小的紅外線傳感器,它可遠距離測量人體溫度,還可檢測飛機發動機的過熱情況。”
市場不景氣,周圍的不少企業或倒下,或奄奄一息,但這家科研型企業卻迎來了“大爆發”。“別看這款紅外線傳感器只有紐扣般大小,但科技‘含金量’高,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加上穩定的產品性能,讓它走俏國內外市場,價格達到4000元仍供不應求。”介紹起公司的拳頭產品,負責人郭麗顯得底氣十足。
在魯橋耐火材料車間,沒有一般建材工廠滿地的灰塵,也感覺不到高溫窯爐的炙熱,偌大的車間只有幾個工人監控著電腦。智能化的裝備讓公司總工程師石紹忠輕松了許多,“我們企業自動化程度高,‘外松內緊’,看上去工人并不忙,只需點點鼠標,但設備已經是加足了馬力生產,因為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
新型傳感器和魯橋耐火材料,一個新興產業,一個傳統產業,看似并無相關,卻在“創新驅動”的交叉點上找到了繼續前行的動力,也讓博山區從傳統產業中奮力突圍,乃至在老工業基地群體中“一枝獨秀”。
在博山區委書記許冰眼中,這就是科技的魅力,“博山區是老工業基地又是山區,既面臨產業結構性矛盾,又面臨土地資源緊缺,在這些硬約束條件的限制下,企業不得不內涵發展,力爭用相同的資源創造出更大的附加值。”
“科研牌”破局,現代工業演繹“異軍突起”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要場館鳥巢和水立方讓人們印象深刻,兩座場館所用的玻璃原片便來自博山的金晶集團;中國的第一片超白浮法玻璃的制造者是金晶;世界首創22毫米、25毫米超厚超白浮法玻璃的是金晶;青藏高原列車特殊中空玻璃來自金晶;世界第一高樓——阿聯酋的迪拜塔唯一選用的超白玻璃也是來自金晶。
金晶玻璃憑什么?“國家倡導低碳經濟,這就是風口,因為市場跟著政策走。”集團董事長王剛深諳科技企業制勝之道,“我們立足太陽能、節能這個無限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確保了每個項目都有足夠的含金量。”
技高一籌,銷量穩坐國內同行業頭把交椅。華成集團僅水環式真空泵這一種產品,今年就能賣出7億元。而在幾年前,這家企業還只是一個水泵配件廠。同時期的博山區泵業,也頂著“中國泵業名城”的名號,陷入了發展死胡同。淄博市泵業協會副會長陳富春表示:“主要的問題,群山無峰,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使得市場越做越小。”
為破解困局,博山打出了“科研牌”。當世界泵業巨頭美國納仕集團帶著最頂尖的產品——水環泵來到博山時,華成集團當即就作出轉產的決定。如今看來,這項決定是何等正確。
在常人眼里,普通潛水泵就是電機加葉片。但就算是普通產品,“顏山”泵業的產品也有著其他企業攆不上的特殊優勢。顏山泵業總工程師張海平介紹:“可以潛到水下幾百米的地方抽取地下水,特別是適用于干旱地區、少雨的地區,揚程最大能達到1200米,是全國最高的低壓潛水電泵的水平。”
顏山泵業潛水電泵銷量“全國第一”;華成集團真空泵技術“世界第一”;“佶締納士”產品占到了全球核電領域市場份額的80%……
山區還是那個山區,資源還在進一步枯竭,但轉型的陣痛之后,這片土地上演繹了現代工業的異軍突起,老產業相繼突圍出多項“全國乃至世界領先”,彰顯著變革成功的到來,這得益于產業科技含量的提升。
政府多招并舉,創新活力迸發“乘數效應”
同樣一根板簧,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加工工藝,呈現出來的效果可能“天上地下”,這便是核心技術。
在華海,已經獲得了11項專利的輕量化節能型汽車板簧承載負荷提高了50%左右,而材料用量則節約了20%—30%,且減少了燃油消耗和廢氣排放,項目將為整車生產企業每年提供10萬輛汽車所需的板簧配套能力,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20%。
“既多賺了錢,又節能環保,你說誰不愛?”北汽海華汽車部件公司副總經理白芹顯然“嘗到了甜頭”。他告訴記者,華海的創新力是“逼出來的”,無論是國內市場環境還是當地政府的政策環境都在督促著企業的創新轉型。
今年,博山區深入30余家骨干企業對科技項目需求、難題招標以及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收集技術難題和人才需求,并通過各種渠道發送至相關院校做好對接。同時,積極“走出去、請進來”,開展百家企業院校行活動;加快科技創新人才的引進培育,建立產業發展高端人才庫,加強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專家團隊建設;多招并舉下,效果凸顯,1—9月份,博山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584.15億元,同比增長8.23%,全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釋放出強大的“乘數效應”。
剖析博山轉型的案例,郭松海感觸頗深,“在國際經濟形勢不景氣、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能耗和土地指標收緊的大背景下,博山區老產業能煥發新活力,這其中的變化歷程或許能給其他地區轉型帶來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