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緯鋰能是創業板上市企業,已形成鋰原電池、鋰離子電池、電源系統和電子煙等核心業務,產品覆蓋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安防、儲能、動力電池、電子煙和特種行業等市場。王世峰介紹,從2007年開始,億緯就有意識地開始進行生產工藝升級和設備自動化改造。2013年,他們成立了金源自動化公司,自己生產自動化設備給自己使用。
“我們是生產電池的,以前靠人來做,現在靠的是機器。”王世峰舉例說,他們有個82號小項目,用6個月時間改造了10臺,現在工人減少了50%,但生產效率卻提升了50%。現在億緯鋰能已經從2013年的5500人降到了3700多人,減少了1800多人,但產量沒減少還在逐步增加。
2014年,億緯鋰能開展自愿型清潔生產活動,總計投入資金550.72萬元,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約為每年2292.40萬元,年節約用電約136.88萬度,節約用水6156噸,實現了“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目的。2015年8月25日,億緯鋰能順利通過了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驗收。
“十二五”139家企業自愿開展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企業在外地也被稱為綠色企業,獲得該榮譽的企業在上市、信貸、出口以及獲得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等方面都有優勢。”黃建平說,清潔生產企業根據各項指標,由專家進行評價,綜合指數超過80的才能被授予省級清潔生產企業稱號。億緯鋰能的綜合指數達到94.83分,在2015年的廣東省參評的企業中排名第一,跟往年相比,超過90分的企業也是極少的。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電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體系》,綜合指數超過90的,可稱為清潔生產先進企業,因此審核小組評價認為,億緯鋰能的清潔生產屬于清潔生產先進企業等級。
據介紹,目前廣東省有省級清潔生產企業1562家,其中惠州有93家。各地有多少家省級清潔生產企業,將納入當地政府的節能考核中。省級清潔企業有效期為2年,到期后將重新進行評價。黃建平說:“億緯鋰能真的不容易,能夠將清潔生產做的這么好,他們雖然投入大,但你們也看到了,他們得到的效益更大,嘗到了甜頭。”
清潔生產企業建設是惠州進行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二五”以來,惠州全市139家企業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并通過驗收。其中,2015年全市18家企業獲得“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稱號,15家企業獲得“惠州市清潔生產企業”稱號。
另外,惠州還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葜荽髞啚呈h經濟工業園被認定為省循環經濟工業園,仲愷高新科技產業園和惠州仲愷高新區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被認定為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惠州仲愷高新區東江高新科技產業園被認定為廣東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
“十二五”單位G D P能耗累計下降21.02%
惠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節能和循環經濟科科長張建軍介紹,惠州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全市節能降耗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據初步統計,2015年惠州市單位G D P能耗比2014年下降7.1%,“十二五”累計下降21.02%,超過省下達的“十二五”累計降低率目標任務(17%)4.02個百分點。2011-2015年惠州在省節能考核中綜合得分一直位居各地市前兩名,每年考核結果均為“超額完成”等級。
“十二五”期間,惠州以能源消費年均5 .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2%的增長,第三產業比重上升5.2個百分點。2015年,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59.2%和43.6%,達到全省先進水平。
在節能降耗方面,張建軍說在結構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等方面取得突破。全市電子工業增加值“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8.6%,增速比全市工業高2.8個百分點。2015年,該行業用僅占全市4 .46%的綜合能源消費量創造了占全市規上工業40%的增加值,萬元產值能耗僅相當于全市工業萬元產值能耗的9.6%。
“十二五”期間,惠州開展現場節能監察973家次,對100家企業重點用能設備開展節能監測,并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督促和指導重點用能單位實現節能量約86萬噸標準煤。全市31家用能單位接入市能管中心,其中“國家萬企”23家,能源在線監測率近80%,符合“國家萬企”條件的企業已100%接入。
4月初選定首批企業入培養對象庫
2017年,推進制造業綠色循環發展也是惠州節能循環工作的重要部分,惠州經信部門將引導企業推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工業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積極支持企業申報綠色制造體系試點示范。
這不,一開年,他們就開始行動了。3月9日下午,惠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在大亞灣石化區組織舉辦了2017年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專題輔導培訓班,惠州是廣東首個舉辦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培訓班的城市。此次培訓班共有各縣(區)經信主管部門、市重點企業和園區負責人120余人參加,企業園區代表們對惠州大力推行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紛紛表示肯定。張建軍說,惠州也將在4月初選定第一批企業進入綠色制造體系培養對象庫。
T C L集團綠色系統建設將打造惠州模式
在綠色供應鏈建設中,惠州企業也在積極行動。前不久,工信部公示的2016年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中,T C L集團“彩電綠色供應鏈系統建設”項目就成功入選。
該項目由T CL集團作為牽頭單位,與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速必達希杰物流有限公司、惠州酷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汕頭市T C L德慶環保發展有限公司、廣東省電子行業協會組建聯合體,制定彩電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圍繞采購、生產、銷售、物流、使用及回收處理等重點環節,制定綠色供應鏈標準,建成完善的彩電綠色供應鏈。
聯合體企業選擇兩個綠色化改造潛力大的產品,項目結合T C L彩電智慧工廠的建設,建設綠色供應鏈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上下游企業間信息共享、傳遞及披露,實施綠色供應商管理,建設綠色回收體系,形成典型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和實施路徑,構建起具有行業示范意義的可持續發展的彩電綠色供應鏈。
近年來,T CL集團不斷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能力,對原有的產品制造線進行綠色改造升級,積極采用綠色生態設計以方便拆解處理,構建家電回收體系并建設家電拆解生產線,真正實現了消費電子領域的全產業鏈貫通。
“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物流、銷售,最后到物資回收,整個系統都是綠色化的,將來成功后,就可以形成綠色制造的惠州模式。”張建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