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秋,這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的普通農民,就找到了這樣的“點金術”。此前,楊明秋開了一家磚廠,生意不錯,心情也不錯。誰知道,近年來,由于成都搞環境治理,關掉了周邊煤礦,導致燒磚用的劣質煤價格飆升,從300多元漲到了五六百元。
“原來賣磚賺的就是‘分分錢’,后來賠得汗毛都豎了起來!”楊明秋說,開一家磚廠不容易,轉產也不知道干什么,就這樣關掉了太可惜,怎么辦?
天無絕人之路。關注新聞的楊明秋發現,農民燒秸稈居然燒出事了:飛機下不來、汽車動不了、政府愁得慌。農村長大的他知道,秸稈是燒火做飯的好燃料,燒起來勁兒不小,和劣質煤差不多,完全可以用來燒磚。
說干就干。然而,事情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楊明秋在實驗中發現,只要爐溫誤差四五十攝氏度,磚坯就被燒壞,需要把溫度、時間、用料等拿捏得絲毫不差。
燒磚的燃料問題解決后,燃料的來源又成了問題。楊明秋發現,光靠自己組織磚廠工人收集,投入高、運費貴、時間長,磚廠成本下不來。能不能讓別人幫著收?楊秋明找來幾十位會搞買賣、有運輸工具的當地農民,事先墊上預付款,讓他們按每噸200元左右的價格到田間地頭收集。
“秸稈比煤便宜多了,但是收集半徑不能超過70里地,不然成本又會大幅上升。”楊明秋說,用秸稈燒磚,把磚廠救活了,周圍的鄉親高興,政府也很高興。“收秸稈時,上邊甚至會派出警察幫忙維持現場秩序。”楊明秋對自己的“華麗轉身”頗為自豪。
創新到此,算是功德圓滿了。然而,善于觀察的楊明秋發現,與用煤不同,用秸稈混燒出來的磚不僅更結實,里邊還有許多小氣孔,既輕巧,又保溫。“這不就是大家說的保溫磚、節能磚嗎?”注意收集行業信息的楊明秋還發現,國內有企業在利用拆遷廢渣、工業廢料、處理污泥等做環保磚。
此前,成都及周邊地區發生地震,產生了大量不好處理的廢磚、廢渣等。“如果我的磚廠上這些廢料,不是可以解決許多令人頭痛的問題,同時又大大降低原料成本?”
用“廢料”燒“廢料”,楊明秋造出了成本最低的“金子”。如今,楊明秋越干越歡,不僅拿到了頁巖秸稈保溫輕體磚、給料裝置、篩料板等三項發明專利,還成立了一家環保公司,專門從事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按楊明秋的說法,“誰說我們農民不行,干一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