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國家編制環境功能區劃,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對各類主體功能區分別制定相應的環境標準和環境政策。
《意見》首次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生態紅線”的概念。這對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具有重大意義。“生態紅線”是一個信號,體現了國家以強制性手段強化生態保護的政策導向。
為什么劃定生態紅線?
我國生態資源豐富,森林、濕地、草地的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63.8%,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但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長期得不到合理開發,我國生態系統面臨著嚴峻挑戰。
我國森林面積近年來持續增加,但這種增加主要來自疏林、灌木林和人工林,天然林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成熟林平均每年減少61萬公頃;我國共有近0.2億公頃優質草地被開墾,現有草地的產草量比20世紀50年代下降了30%~50%;天然濕地大面積萎縮、消亡,湖泊洪水調蓄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若爾蓋高原地區的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在1975年~2006年期間減少了37%。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勢頭下,不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生態系統面臨的嚴峻局勢很難扭轉。而一旦生態系統被破壞后再進行恢復,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往往難以恢復原狀。
“劃定生態紅線,就是為了嚴格禁止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開發,遏制生態系統不斷退化的趨勢,保持并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生態所副教授劉雪華表示。
生態紅線有何作用?
“生態紅線區是為保障區域生態安全,必須嚴格管理和維護的區域,包括具有重要或特殊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和生態敏感性極高、極其脆弱的區域。”劉雪華說,“當然,極其重要的一點,生態紅線區是產業發展的禁止區,這是一切項目開發不能越過的底線。”
“紅線的意義就在于止步,其最大的作用是警示。”劉雪華說,“在耕地保護上,有18億畝耕地紅線的劃定,這是死保的底線。對生態系統設置紅線的意義也在于此,在紅線面前,開發建設活動必須止步,沒有商量的余地。這是保證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也是為子孫后代保留生態資源、實現厚積薄發的基本儲備。”
怎么劃定生態紅線?
《意見》提出,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生態紅線應怎么劃定?重要生態功能區等區域應怎么確定?
從技術角度來講,生態紅線區在劃定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生態系統本身的敏感性和服務功能在空間分布上的差異性,也應將自然環境給產業發展帶來的風險作為重要因素加以引入。具體來說,生態紅線區的劃定應綜合考慮區域內的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區、土地覆被類型、坡度、地質災害、水土流失、海水入侵、風暴潮、暴雨山洪、近岸海域脆弱性等多重因子。
對于“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劉雪華認為,脆弱的地區一定是敏感的,但敏感的地區不一定脆弱,在具體劃分過程中要開展生態環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評價,《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劃分的禁止開發區域基本應屬于這個范疇。
環境保護部有關工作人員表示,“根據《意見》,編制環境功能區劃可能將是環保部門履行生態保護職責、劃分生態紅線的重要手段。”據了解,我國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已經啟動兩年多,目前正在編制過程中。
如何守住生態紅線?
要讓生態紅線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配套考核機制、經濟政策等制度保障,這就需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實施生態紅線區控制,必須協調好經濟發展規劃和生態功能區劃的關系。生態功能區劃一定要先行,這是實施生態紅線的應有之義和基本需求。為此,也需要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并有利于推進生態保護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從中央到地方都要認識到生態保護也是政績。
對于生態紅線的劃定,還需要協調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中央確定的國家生態紅線是底線,各地可對轄區內的生態系統進行再評估,增加更多的地方生態紅線區。聰明的地方政府應該將生態紅線區域多劃點,留下的資源越多,發展的后勁越足。
要真正落實好生態紅線區域內的保護工作,區域間協調也相當重要,生態補償機制應該是主要抓手。從2005年3月提出“國家要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補償機制”到現在,我國生態補償的法規、政策以及實踐3方面都在同步推進,在生態紅線區內開展生態補償既有必要,也有現實可行性。
■鏈接
2004年的《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規劃綱要(2004~2020)》提出了紅線調控、綠線提升、藍線建設三大戰略任務,紅線調控是指為構筑區域生態安全體系而嚴格控制污染的區域。這是全國第一個區域性環保規劃。
2008年7月,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發布了《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以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洪水調蓄為基礎,初步確定了50個重要生態服務功能區域。
2010年12月,國務院印發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了25個重點生態服務功能區(屬限制開發區);列出了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共1443處,總面積約12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2.5%。(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