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華電新疆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楊明到現場見證原葦湖梁電廠煙囪、冷卻塔定向爆破。
“煤”退“風光”進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今年4月發布的《2016年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報告》顯示,一季度火電新增裝機1746萬千瓦(其中煤電1363萬千瓦),創同期新高。但近兩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不斷下滑,一季度火電發電量持續負增長,設備利用小時連續20個月同比降低,為近十年同期最低。
而連續出臺的《關于建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目標引導制度的指導意見》、《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無不顯示出國家強化供給側改革、推進電能替代、發展清潔能源的決心和力度。不難看出能源投資已迎來了“煤”退“風光”進的新變局。
《新疆“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明確做出了“充分發揮新疆風光資源、水能資源優勢,建設國家大型新能源基地,促進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部署。2016年1-6月,新疆電網公用火電累計發電量同比下降21.9%,而風電、光伏、水電累計發電量同比增長26.8%、23.7%、26.3%。
從宏觀政策到微觀市場,發展清潔能源成為電力行業應對“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華電新疆公司面臨著同樣的“困局”——市場化加劇、環保約束加大、電力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愈加明顯,加之自備電廠競爭的倒逼之勢,2016年上半年,特別是停暖后,新疆公司火電機組開機率僅為50%,設備利用小時大幅下降,深度調峰成為常態。
基于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隨著“疆電外送”和“中巴外送”項目的積極推進以及“三基地一通道”加快建設,除了做好火電板塊發展外,早在“十二五”開局之時,清潔能源以環保低碳、享受政策補貼、同等利用小時下產出值高、勞動強度相對低等優勢提上了新疆公司發展規劃,今年,“綠色發展”尤為搶眼。
如何平衡“存量”、“減量”、“增量”,占領新疆優勢風光資源,直接關系到新疆公司能否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立足“十三五”開局,對于一直在轉型中探索前行的新疆公司來說,盤活存量、主動減量、做優增量成為了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結構調整的重頭戲。
“存量”、“減量”與“增量”
新疆公司敢于做“環保先行家”、“捕風者”、“追光人”,發軔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信念和干勁格外強勁。以是否符合國家和自治區能源戰略布局,是否有資源保障、外送通道和市場消納四個方面為原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依托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自治區核心區戰略定位,切實增強發展方向與市場需求的一致性、發電與供熱產業的互補性、傳統煤電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協同性,積極推進風火、光火、火火等多種形式電量替代,打造區域聯動的效益組合”成為了新疆公司的管理策略。
面對環保“新常態”,新疆公司在盤活存量中,要求火電企業充分發揮優勢,將發力點放在“低碳環保、超低排放”上。認真落實國家環保政策,重點推進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和供熱改造。上半年,公司綜合供電煤耗同比降低18.6克/千瓦時。積極發揮烏昌地區電廠區位優勢,“走出去”尋找大用戶,實現“煤電熱”、“發供用”一體化。主動出擊爭取優質用戶,搶占有發展潛力的供熱市場,尋求各級政府支持,做好當地供熱熱源替代和供熱管網開發,擴大熱電聯產優勢。
與此同時,主動減量實現新舊動力轉化效果明顯。
葦湖梁電廠2×125MW小機組關停后取得的300MW新能源置換項目。1年后,這個華電新疆首個整裝容量最大、一次性建成、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中東區133臺風機3天內全部并網創新疆之最的葦湖梁達坂城風電項目投產發電。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約3378.56噸、SO2排放量約2796.53噸、NO2排放量約2886.65噸,極大優化了首府能源結構,關停機組替發電量共計37.5億千瓦時,被評為中國電力行業優質工程獎。
利用好“上大壓小”政策,關停了喀什1、2號機組小火電,置換2×350MW熱電聯產機組,扭轉了喀什公司長期虧損的困局。2015年底投產的吐魯番白楊河風電、小草湖珍珠泉風電項目均實現投產當年即盈利。
如何做優“增量”,新疆公司在規劃編制過程中,主動與集團公司“1881”戰略目標、自治區能源發展規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三五”綱要、十四地州發展規劃無縫對接。密切關注自治區能源發展、電源建設、西氣東輸、鐵路物流建設規劃,將自治區14個地州和14個兵團及“四大煤炭基地”、“五大光伏資源帶”、“九大風區”等資源富集區域,逐項、分區域落實到各基層單位,納入年度業績考核體系,鼓勵各單位積極搶占優質資源。目前,新疆公司清潔能源項目已遍及烏魯木齊、哈密、吐魯番、阿勒泰、和田、庫爾勒、阿克蘇等地州。
“布局”與“落子”
“近期國家能源局對‘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消納做出了參與外送、大用戶直接交易、風電供暖、自備電廠電量置換等具體安排,預計將大幅降低棄風率。要抓住百里風電基地和準東外送新能源基地布局較早的優勢,提高新能源貢獻度”。在一季度經濟活動分析會上,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楊明強調道。
“重點發展消納條件較好的清潔能源項目、大力推進供熱產業發展、有序發展疆電外送電源項目……”找準布局后,每一步“落子”都要走穩走實。隨著市場轉變,“火、熱、風、光”發電互補效應將更加明顯。
為進一步推進新能源板塊優質發展,2016年初,新疆公司緊跟政策走向,成立新能源分公司,標志著“智能化、專業化、清潔化”的新能源板塊管理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
“生產監視及統計分析、故障信息查詢等內容實時更新,即使遠在1400公里外的烏魯木齊也可第一時間掌握策勒光伏場站在線數據。“互聯網+”時代,為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技術與新能源產業深度融合,新疆公司能源集控中心作為集團首家大型綜合能源控制中心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源集控中心覆蓋新疆公司40個新能源場站、2個水電、3個熱網的遠程監控與調管設備操作,具有集控區域最廣、控制距離最遠、調度權限最高、接入場站最多、集控容量最大的特點,實現了風、光、水、熱四大板塊集中管控,為做好新能源運營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昌吉、哈密、喀什區域實現了網源一體化供熱,構建了規模集聚、資源集約、優勢集中的供熱新局面。2016上半年,新疆公司火電、風電、光伏機組利用小時數均高于五大集團平均水平,利潤增長主要源于供熱及新能源。
西黑山2×66萬千瓦“疆電外送”項目穩妥推進,吐魯番高昌2×35萬千瓦項目開工建設,哈密四期2×35萬千瓦擴建項目順利核準。截至目前,裝機容量突破620萬千瓦,清潔能源總裝機占比達41.13%,一張產業調整成績單曬出了新疆公司結構調整的成效。
昌熱二期公司20萬千瓦風電替代項目已取得核準,達坂城10萬千瓦風電項目成功列入自治區百萬千瓦風電供暖試點項目,充分利用新能源保障性收購和補貼性電價政策,提升清潔能源占比……一個個結構調整目標篤定,振奮人心。
在喀什一市十縣,人們看到一排排印有華電LOGO的碧藍色太陽能發電面板熠熠生輝。這是華電投資4200萬元建設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這個村民口中的“金太陽”工程,僅用三個月解決了3377個南疆無電戶用電問題。讓清潔能源“點亮”天山南北,這是新疆公司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結構調整的方向,更是踐行“中國華電度度關愛”理念,推進產業援疆、履行社會責任的使命。立足“十三五”新的跑點,新疆公司清潔能源必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