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組組數據,勾勒出新一年的發展藍圖:
增長12%和14%
2013年,我市將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六次、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的各項部署,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進中求快、更好更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4%。
1244個重點項目
繼續打好“五大戰役”,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新增長區域發展、城市建設、小城鎮改革發展和民生工程戰役,全年實施項目1244個,力爭618個項目建成投產或投入使用。
堅持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相結合,著力抓好213個新增長點項目,加快實施352個重點技改項目,全力突破21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
新增2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試點)企業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推動產學研用結合,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和參與標準制定。實施一批科技創新帶動項目,力爭70個以上項目列入國家、省科技計劃,新增2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試點)企業,新建30家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創建10個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
新增3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加大引進培養人才力度,建立良好的留人用人培養機制,著力搭建平臺,力促培養人才環境的提升。新建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新增3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創建2個省級以上可持續發展試驗區。
糧食總產110萬噸以上
以強農惠農富農為基礎,繼續抓好“三農”工作,完善糧食生產扶持政策,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20萬畝,總產穩定在110萬噸以上。
“造福工程”搬遷2萬人以上
將“造福工程”作為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加快脫貧致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全面實施“點線面”攻堅計劃,以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國省道沿線及重要節點為重點,實施整村推進,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一批美麗鄉村,力爭完成“造福工程”搬遷2萬人以上,農村危房改造2萬戶以上。
6800套新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戶區
繼續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戶區6800套,做好配租配售工作。
48萬畝造林綠化
抓好生態市建設,圍繞建設美麗三明,加快實施國家級生態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建設規劃,年內3個縣達到國家級生態縣標準、9個縣(市、區)達到省級生態縣(市、區)標準,力爭60%的鄉鎮達到國家級生態鄉鎮標準,80%的村達到市級以上生態村標準。推進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繼續實施“四綠”工程,力爭完成造林綠化48萬畝。
解決4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
加快推進市區應急水源、縣級飲用水源保護工程,解決4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實施30個重點減排項目
推進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加快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完成30個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實施20個循環經濟項目,抓好28家省級以上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園區),力爭100家以上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一崗雙責”,加快實施30個重點減排項目,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
新增貸款150億元以上
創新金融服務,加快三明金融商務中心規劃建設,籌建三明市金融投資控股公司,引進區外股份制銀行到我市設點,加快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50億元以上。
民間投資900億元以上
落實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完成民間投資900億元以上。推動成長型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力爭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25家、稅收超百萬企業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