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環保局通報,今年第一季度北京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PM2.5濃度累計68.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6.1%。其中,一級優天數同比多了22天,重污染天則少了2天。
空氣質量改善“人努力,天幫忙”
環保部門介紹,北京四項主要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累計濃度分別為68.5微克/立方米、89.7微克/立方米、18微克/立方米和48.5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了26.1%、28.2%、35.7%和16.8%。
統計顯示,一季度本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61天,同比增加了21天,其中一級優的好天兒同比就多了22天。在此期間,北京共發生空氣重污染11天,同比減少了2天。綜合來看,一季度全市各區的空氣質量都呈現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分析空氣質量改善的原因,是有利的氣象條件與大力度治理措施綜合作用的結果。從外因來看,氣象條件同比有利,今年一季度冷空氣活動頻繁,北風時常降臨,有利的氣象條件對于空氣中污染物的祛除作用較為明顯,讓藍天頻現,持續性空氣重污染過程相應減少。
空氣質量改善的內因,則是污染治理環境效益的持續釋放。從2013年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后,本市經歷了大氣污染防治力度最大的三年,實施了煤改清潔能源、污染企業和老舊機動車淘汰退出等一系列治理措施,促使污染減排的環境效益持續釋放。
同時,非首都功能疏解也有助于空氣質量的改善。本市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嚴格執行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關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1006家,退出低端市場228家,實現了部分地區人流、車流等社會活動強度下降,促進了空氣質量改善。
此外,區域協同治理效果也開始顯現。在“大氣十條”的促進下,京津冀區域的空氣質量也整體呈現改善趨勢。今年第一季度,天津市、河北省的PM2.5濃度也同比下降。
聚焦“三大戰役” “清空計劃”狠抓落實
圍繞2016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明確的“三大戰役、兩個完善、一項提高”等重點,北京狠抓落實。壓減燃煤方面,平原地區400個村“無煤化”、工業和供暖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全面部署,正在抓緊電力、天燃氣等清潔能源設施建設;燕山石化公司水煤漿鍋爐已于3月25日正式停運,年壓減燃煤約9萬噸。
治理高排放車方面,淘汰補貼和監管執法“雙管齊下”,一季度全市共淘汰更新老舊機動車8萬余輛。對新增的公交、環衛等8類約1000余輛重型柴油車“戴口罩”,全部選用安裝壁流式顆粒捕集器(DPF)的車型。
在工業污染治理方面,加快推進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污染企業和城鄉結合部地區“小散亂污”企業整治,環保技改、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清潔生產強審項目正在抓緊組織實施。
加強執法 推動社會監督
圍繞散煤、高排放機動車、城鄉結合部三大重點領域,北京市啟動了“大氣污染執法年”行動,市、區兩級環保、城管、質監、工商等部門組織開展“治散煤”、“凈四氣”、“降三塵”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并加大曝光力度。截至3月底,全市累計查處大氣類固定源違法行為247起,處罰金額720余萬元。
同時,通過路檢、遙測、入戶檢查、進京路口設卡等多種方式,加大對高排放機動車等流動源的監管執法力度,累計查處尾氣超標車輛873輛次,其中重型柴油車占比達70%,處罰金額40.7萬元。市城管執法局加大“三塵”問題整治力度,一季度共查處施工工地違法行為1244起,處罰金額600余萬元;渣土運輸及泄漏遺撒類871起,處罰金額190余萬元;查處露天焚燒等問題102起、街頭無照售煤22起、違法使用經營性小煤爐208起。
在加強執法力度的同時,市環保局還發布實施了“舉報環境違法行為獎勵規定”,進一步推動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