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將盡,宇通客車、中通客車、海馬汽車、多氟多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市企業陸續發布2017年半年業績預告,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影響,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業績不達市場預期。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目錄公告常態化,產業鏈對政策調整逐步消化,廣大消費者逐漸接受沒有補貼的事實,新能源汽車產業下半年預計將企穩回暖。
受補貼退坡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業績同比下滑
進入7月份,隨著新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鏈上市公司年中業績報告陸續公布,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半年成績單逐步揭曉。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業績大幅下挫,不達預期已是不爭的事實。
7月25日,多氟多發布2017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快報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利潤17188.90萬元、利潤總額19471.36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083.08萬元,分別較上年同期降低45.16%、32.43%、39.76%,主要原因為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鋰鹽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六氟磷酸鋰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下調,從年初的約40萬元/噸,降至目前的約15萬~20萬元/噸,產品盈利能力下降,毛利率降低。
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游企業,河南本土新能源電池生產企業多氟多的業績,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新能源汽車行業上半年不達預期的業績表現,而作為下游的汽車生產企業,其公布的數據同樣說明了該問題。
7月15日,海馬汽車公布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000萬~5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約70%~95%。而公告明確指出,因公司汽車銷量同比大幅下降,導致業績大幅下降。
7月12日,中通客車發布2017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2017年1~6月凈利潤為5000萬~7300萬元,同比下降83.00%~75.00%。中通客車表示,做出上述預測基于以下原因:2017年國家新能源客車補貼標準大幅減少,受此政策影響,客車行業下滑幅度較大,公司第一季度訂單相應減少,造成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7月4日,宇通客車發布2017年6月份產銷數據快報,快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整車生產2.18萬輛,同比下降25.84%;整車銷量2.18萬輛,同比下降26.65%,上半年產銷數據同比下滑主要由于今年1~5月新能源客車銷量大幅下降導致。
業內人士分析,2017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因新能源補貼政策大幅退坡、去年年底提前透支等因素影響,與往年呈現出明顯反差,盡管6月份產銷數據回暖,也無法改變上半年大幅下滑的局面。
據了解,政策性補貼一直都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從2017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退坡20%,2020年之后將不再享受補貼,短期內對行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業績不達預期,正是市場面對補貼退坡的自然反應。
6月份產銷量觸底回升下半年市場趨向回暖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并不理想,但6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觸底反彈,又為下半年市場回暖拉開了良好序幕。
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6.5萬輛和5.9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43.4%和3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6月銷量為4.3萬輛,包括純電動乘用車3.3萬輛和插電式混動乘用車1萬輛。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不理想,主要是受補貼退坡、車型目錄重審、地方補貼政策未出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內人士分析,補貼退坡對2017年第一季度影響尤為突出,致使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嚴重空檔期,多家新能源汽車業務步入低谷,進而拉低了整個上半年的銷量和盈利額。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目錄公告常態化,產業鏈對政策調整逐步消化,廣大消費者逐漸接受沒有補貼的事實,新能源汽車行業下半年將趨向回暖。
記者獲悉,鑒于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的到來,各大新能源產業鏈也動作頻頻,蓄力下半場,努力實現“彎道超車”。其中,7月初,海馬龐大分時租賃政府項目正式啟動,在多家省直機關大院停放新能源汽車,以方便機關工作人員綠色出行。此外,跨國車企也加速新能源汽車布局。據悉,2019年開始,沃爾沃新上市車型均將配備電動機,這標志著沃爾沃汽車將終結純內燃機時代,電氣化技術成為其未來發展的核心。這一系列事件表明,汽車電動化、節能化和智能化趨勢已不可逆轉。
多家汽車公司進行技術革新,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背后,國家政策的有力引導必不可少。
據悉,國家工信部正起草《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根據文件,如果企業燃料消耗實際值低于達標值,則產生正積分,否則將產生負積分。油耗負積分可以用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償歸零,積分不足的車企可向積分富余的競爭對手購買積分以達標。
“這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是重大利好政策。”河南汽車行業協會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沒有了財政補貼,反而證明新能源汽車技術市場越發成熟,也避免少數鋌而走險騙取補貼的現象出現。而《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如實施,無疑將從多維度引導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發展。